想必大家聽到過最早的關於賽馬的故事,就是「田忌賽馬」了。
據報導,至少七名網民被刑拘。他們被指發表侮辱袁隆平的言論,造成惡劣影響。
新華網每日電訊還發表題為〈建議為袁隆平院士逝世降半旗誌哀〉的評論,稱「袁隆平先生的貢獻是為全人類做出的貢獻,是世界性的貢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15條規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傑出貢獻的人逝世,可下半旗誌哀。」這番言論當時就曾獲得網民的讚許。他提及中共建政後1959至1961年所謂「三年自然災害」是因為虛報「糧食生產問題」導致中國餓死幾千萬人。送別的隊伍排起長龍,但秩序井然。這樣的民眾公開集體哀悼場面數十年來已經極為罕見。
我看到路上有五個餓殍,倒在田坎旁邊,倒在橋下和路邊,我親眼看見啊,那很淒慘的。引入注目的是,習近平以及中國官方此次對他使用了素來保留給黨內人士的稱呼——「同志」。常見的感冒可能伴隨喉嚨痛、發燒,即便不治療,約1至2週即痊癒,故若咳嗽持續數週以上,便要提高警覺。
氣喘怎麼選擇適合的藥物? 姚宗杰醫師提到,臨床上氣喘可分為5個等級,前3級遵從醫師指示使用較低劑量用藥即可控制。氣喘則是早晚較明顯,尤以夜間咳嗽特別厲害,天氣變化時,吃冰、運動跑步後也容易咳不停。Photo Credit: 照護線上 「臨床上我們擔心是嚴重型氣喘,會需較高劑量的吸入型類固醇,必要時還要使用口服類固醇。建議家長可從生活經驗中觀察,也可以與醫師討論利用病童皮膚測試或抽血檢驗過敏原。
建議家有氣喘病童的父母,可多利用除濕機、空氣清淨機,經常換洗曝曬寢具、避免使用地毯、以百葉窗取代窗簾等方式來進行環境控制。此外,為避免病童父母因忙碌忘記陪同病童回院施打而影響治療效果,建議可與醫師討論,選擇與自身回診頻率相近之生物製劑,定期回診時一併進行施打,將有望提升生活便利性。
舉例來說,類固醇就像大型炸彈,破壞範圍大、副作用較多。」姚宗杰醫師分析,「生物製劑的優點是可精準抑制某些異常發炎,而非全面抑制免疫系統運作。小安(化名)是一名就讀國小的小女生,被診斷出氣喘已有3、4年,且病況不穩定,平均每年住院多達3次以上。而生物製劑則類似巡弋飛彈,能單獨攻擊某一目標,效果精準且顯著,副作用亦較低。
所幸隨醫學進步,現已有多款治療嚴重型氣喘的生物製劑,經與小安父母討論,醫師決定替她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某次氣喘發作嚴重,甚至需插管,入住加護病房觀察。舉例來說,類固醇就像大型炸彈,破壞範圍大、副作用較多。小安(化名)是一名就讀國小的小女生,被診斷出氣喘已有3、4年,且病況不穩定,平均每年住院多達3次以上。
」姚宗杰醫師補充,「兒童氣喘比例頗高,據台灣健保資料庫,2000至2007年資料顯示,20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被診斷為氣喘的比例為15.7%。若控制不佳,進展至第4級或第5級,即為嚴重型氣喘,需使用較高劑量或合併多款藥物。
此外,大部分感冒是整天都咳,不會有時間性。Photo Credit: 照護線上 「臨床上我們擔心是嚴重型氣喘,會需較高劑量的吸入型類固醇,必要時還要使用口服類固醇。
」 及早接受正確治療,兒童氣喘有機會緩解 姚宗杰醫師解釋,氣喘若能及早發現,穩定接受治療,許多病童的氣喘將有機會獲得緩解。姚宗杰醫師說,氣喘屬於過敏性呼吸道疾病的一種,八成以上氣喘兒童可能同時罹患過敏性鼻炎,經常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這些狀況都讓氣喘和感冒不易區分。姚宗杰醫師強調,面對兒童氣喘,千萬不能置之不理,氣喘不能等它自己好,一定要正確且穩定控制,才有最高的機會緩解。氣喘則是早晚較明顯,尤以夜間咳嗽特別厲害,天氣變化時,吃冰、運動跑步後也容易咳不停。「過去的錯誤觀念認為『罹患氣喘人生就變黑白』,其實並非如此。」 兒童氣喘不一定很喘。
有些人則是嗜酸性白血球過多,針對不同類型的生物製劑也陸續誕生。氣喘=過敏? 姚宗杰醫師提醒,氣喘分為「過敏性」跟「非過敏性」,成人氣喘約2/3屬於過敏性氣喘,兒童氣喘則有8成以上比例。
收治該案例的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秘書長暨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教授姚宗杰醫師表示,面對氣喘嚴重發作,要留意幾個可能因素,包括藥物是否按時服用、環境過敏原是否控制良好,或患者病況屬嚴重型氣喘等。氣喘怎麼選擇適合的藥物? 姚宗杰醫師提到,臨床上氣喘可分為5個等級,前3級遵從醫師指示使用較低劑量用藥即可控制。
「嚴重型氣喘又可細分不同類型,有些人是免疫球蛋白E(IgE)發炎為主。而口服類固醇副作用較多,長期使用恐出現月亮臉、水牛肩、糖尿病、腸胃道出血、容易感染、骨質疏鬆等症狀,兒童患者若長期使用高劑量口服類固醇,甚至恐影響成長發育。
姚宗杰醫師分享,據統計,台灣學齡兒童檢驗到的吸入型過敏原,9成以上是塵蟎,約3成是蟑螂,僅不到1成是因貓狗引起,對花粉過敏的患者更只有2%。姚宗杰醫師回憶,「小安使用生物製劑後,氣喘病況明顯改善,也不再反覆住院,後續生長曲線也顯示身高逐漸跟上同齡孩童。Photo Credit: 照護線上 姚宗杰醫師說明,兒童氣喘四大特徵為「咳很久、半夜咳、變天咳、跑步咳」。所幸隨醫學進步,現已有多款治療嚴重型氣喘的生物製劑,經與小安父母討論,醫師決定替她申請使用生物製劑。
建議家有氣喘病童的父母,可多利用除濕機、空氣清淨機,經常換洗曝曬寢具、避免使用地毯、以百葉窗取代窗簾等方式來進行環境控制。」嚴重型氣喘會使肺功能受限制,睡眠、學業、生活品質等層面都受影響。
而生物製劑則類似巡弋飛彈,能單獨攻擊某一目標,效果精準且顯著,副作用亦較低。」姚宗杰醫師說明,兒童氣喘好好配合醫師用藥控制,僅約1/4的患者持續到成年,約3/4的患者可能於成年前達到緩解不再復發。
此外,為避免病童父母因忙碌忘記陪同病童回院施打而影響治療效果,建議可與醫師討論,選擇與自身回診頻率相近之生物製劑,定期回診時一併進行施打,將有望提升生活便利性。」姚宗杰醫師分析,「生物製劑的優點是可精準抑制某些異常發炎,而非全面抑制免疫系統運作。
因還有部分患者未被正確診斷,故罹患氣喘的比例可能更高。應及早至過敏氣喘專科檢查。」生物製劑對於像小安這樣嚴重型氣喘的患者很有幫助,治療成效佳,及早使用生物製劑除有效控制氣喘,降低急性惡化機會,也可避免因長期服用口服類固醇的副作用而影響病童成長與發育。姚宗杰醫師補充,目前生物製劑有2至4週打一針的不同選擇,建議嚴重型氣喘患者家長可帶病童至住家附近醫療院所,抽取1至2毫升血液即可確認嚴重型氣喘類型,針對嚴重型氣喘類型與醫師討論用藥,以精準達到療效。
常見的感冒可能伴隨喉嚨痛、發燒,即便不治療,約1至2週即痊癒,故若咳嗽持續數週以上,便要提高警覺。我們曾於2011年發表研究,基隆地區5到18歲,共5000多名學童,曾被醫師診斷氣喘的比例約1成。
建議家長可從生活經驗中觀察,也可以與醫師討論利用病童皮膚測試或抽血檢驗過敏原。」姚宗杰醫師說,「據統計,兒童嚴重型氣喘患者比例約5%,平均20個病童中就有1個。
四大症狀是警訊 姚宗杰醫師指出,兒童氣喘症狀和感冒相似,常被家長忽略,兒童氣喘有四個典型症狀,包括咳嗽、喘鳴、胸悶、呼吸困難,若喘鳴聲明顯,較不會被誤認為感冒,但因小朋友氣喘嚴重度大多比成人輕,甚至有超過半數氣喘病童,發病早期可能無任何喘息呼吸偏快症狀,大多以慢性咳嗽來表現當疫情升溫,我們指責決策者校正回歸數字是造假,卻忘記有多少檢驗人員沒日沒夜在檢驗海量的案件⋯⋯ 誰不希望成為一個健康的人?誰不希望好好活著,被珍愛的人好好包圍?但若大環境已經與過往不同,無法以肉眼辨識、檢驗困難的狡猾病毒潛伏在生活之中,而極端天候導致的複合式災難也在一旁虎視眈眈,追求「零」背後所反應的,我們對於無菌生活的渴求,是否反而會自身與社會造成更嚴重的精神壓力? 作為決策者,又要如何不被數字迷惑? 無論是感染者人數是幾位數、是升是降,對於決策者而言,只要不是零,或許都意味著社會的不安。